地層古生物與古氣候研究也密切相關。地球歷史上可根據氣候冷暖而分為有冰出現的冰期和無冰期,冰的出現和規模不僅是氣候的反映,而且會引起海平面的升降,科學家曾統計,無冰期和盛冰期,海平面高度將相差一百幾十...
許多大的基建工程都會涉及許多地質問題,故有工程地質學,它主要研究巖石(地層)組分、組織結構(微構造)、物理、化學及力學性質(強度、應變等)及對工程建筑穩定性的影響等等,而工程地質首先涉及到就是地層,...
地層沉積和古生物群的繁衍,與當時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所以地層古生物學者常常利用地層中的一些重要標志和古生物群的種種特微來推測當時的古氣候、古地理、古環境,如我國學者利用在江蘇省太湖地區地下50多米深...
所有外生沉積礦,以及內生的沉積接觸變質礦均賦存于地層中,所以要找到這些礦,必先找到相關地層,尤其大多數露出地表的礦,經風化、淋漓或被第四紀浮土或植被覆蓋,而不易窺見,而地層卻不同,它厚度大、分布廣,...
地層古生物學即是地質科學的一部分,也是地質科學的基礎。因地質科學還包括了礦物學、巖石學、地球化學、同位素地質學、動力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火山學、地震學、地貌學、冰川地質學、海洋地質學、地史學、礦床學...
前幾年我國大洋協會已向世界宣布,經我國海洋地質工作者艱苦工作,已探明太平洋某區洋底分布有豐富錳結核礦,并申請開采,聯合國海洋組織已批準我國在該區擁有7.5平方公里永久性海底主權和開采權。 海底錳結核雖...
除沉積(外生)礦床外,還有內生礦床,它是富含礦物的巖漿形成的,它噴出地表即為火山成礦,在地殼內即分早期巖漿成礦(其礦富集在巖漿巖內)和后期的熱液成礦(礦富集在巖漿的熱水液中),當巖漿或其熱水液與沉積...
磷礦成因有兩類,一是內生的產于基性巖等的磷灰石礦床,二是沉積或沉積變質的磷塊巖。沉積的占80%。沉積的主要是地層中生物遺體或生物化學作用形成的,故延伸可達千公里,磷礦多成塊狀、鮞狀、結核狀的膠磷礦、羥磷...
鐵礦的形成有沉積的,內生的及沉積加內生的三種類型,沉積鐵礦主要形成于元古宙即距今25億至5.4億年間,當時全球生物圈和巖石圈的兩件大事,就是疊層石的興盛和條帶狀沉積鐵礦的富集。 選層石主要是微小的蘭藻和...
在淺海瀉湖、深海以及陸地湖泊、沼澤等閉塞水體和還原環境下形成的泥巖,其所含的大量低等動植物在生物化學等地質條件作用下,形成了高灰分的可燃頁巖。它比一般頁巖的比重、硬度均較小,而韌性卻較大,用指甲劃有...
煤是古代植物大量堆積在平原、湖泊、沼澤、海濱等地區,并被上覆地層掩埋,隨著細菌作用及溫度、壓力的提高,植物逐漸脫水,氧、氮逐漸揮發,炭越聚越高,逐形成了泥炭,再經地殼運動,在高溫、高壓下,炭化進一步...
石油成因在20世紀50年代前有爭論,有主張無機成因的,因巖漿中所含非飽和炭氫化合物在地下高溫高壓下可集合成飽和的炭氫化合物,它們經冷凝后可分離出油和氣,故有些油氣田是產于巖漿巖分布區;主張有機成因的,即...
若不考慮現冰期是否結束,不考慮大的突然變化等,而僅根據板塊發展的趨勢,以及根據大地測量的結果,大致可以推斷有以下的變化:1.由于大西洋現正以每年1-4厘米、印度洋以每年1-3厘米的速度在擴大,屆時大西洋將增...
我國華南(或揚子)板塊和華北(或中朝)板塊在地史上是截然不同的,不僅在基底方面華南僅見距今25億年元古代的淺變質巖系,而華北卻可見距今42億年太古代的深變質巖系,而且古生代、中生代的巖層、生物群,地質構...
我國不僅古板塊多,活動延續時間長,而且碰撞最劇烈,因而形成的構造也是最復雜,其中特別是青藏地區,因而那里成為世界上研究板塊構造活動最佳地區,那里由北往南可以清楚地識別出5條巨大縫合線和蛇綠巖帶:①昆侖...
我國古板塊的拼合應較早。過去發現的古板塊拼合的縫合線和洋殼特征的蛇綠巖,其年代大多較晚,被認為最老的芬蘭和加拿大的蛇綠巖,其年代為20億年,在北美和非洲也曾識別出26年至27億年的古板塊縫合線,但在那里未...
古板塊的劃分最常見的方法是利用古生物地理區來確定,因為地層古生物研究是任何地區開展地質工作最先要進行的,而且也是最基礎的工作。在大量地層古生物資料的基礎上,可以把各個地區相似的古生物群統歸于同一古生...
我國是世界上板塊數量最多的國家,如奧陶紀距今5-4.35億年時,比較肯定的有8塊,如①黑龍江、吉林及新疆東北部為西伯利亞板塊最南部;②準噶爾為哈薩克斯坦板塊的一部分;③華北及遼寧、朝鮮半島為中朝或華北板塊;...
大陸漂移是德國人魏格納根據大西洋兩岸海岸線驚人的吻合及許多地質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學等大量依據,在1915年出版的《大陸和大洋的起源》的書中提出的,他認為大陸是由較輕的剛性硅鋁層...
我國是世界上黃土沉積分布最廣,厚度最大,延續時代最長的國家。黃土分布西起天山、東至渤海的小島?#24217;島群島等,南北分布大致在北緯30-40?#30340;范圍內,覆蓋了約27萬平方公里,其中以黃河中游地區的甘肅、陜...